我是「彩虹時間Rainbow Time」的Teacher Sandy。外文系畢業後,我在兒童英語的領域工作將近10年,現在也當媽,有一個三歲的小男(怪)孩(獸)。

從兒子5個月開始,我就開始親子共讀,因為平常生活還是講中文居多,所以我盡量選擇英文繪本,並不刻意侷限故事的適讀年齡。不知道是共讀的關係,還是天生的,兒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特別快,而且會說的字都是從故事中有講到的東西開始,最常聽到的評論是:「你兒子好會講話喔~」

現在孩子已經2歲4個月,家中已經累積將近100本中英文繪本,現在兒子會開口唱的中英文歌曲也超過30首(真的,今天自己掐指一算也覺得誇張~)。並不是要炫耀我的孩子特別聰明,而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學習的熱忱和天賦,只要我們稍加引導,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比你想像中還要聰明還要敏銳好幾萬倍!

這些年,對兒童的英文學習有些心得,跟大家分享。

"Knowledge of languages is the doorway to wisdom."

 

  • 語言非常重要:母語和外語皆是。透過語言,了解他人,更深地認識其他文化(與自己的文化),能夠將外語用得巧、用得妙,將會為孩子開啟通往世界的窗戶,大量獲取母語範圍以外的知識。
  • 享受閱讀之美:台灣的英文教育過於強調「學。英。文」三個字,要把語言當作一個科目學起來,也逼得孩子忘記閱讀的樂趣,無法體會文字之美。其實,兒童的語言學習可以單純回到享受閱讀,從文字和繪本插圖中得到樂趣:而「學英文」這件事就會在日常培養中,自然而然水到渠成(我相信這個道理同時可以應用在母語和外語上)。 
  • 耳朵最重要:一個小寶寶在牙牙學語,一定是先聽,再模仿說出來,漸漸認幾個字,最後才能用文字書寫和創作,所以耳朵最重要(這也是吳敏蘭老師提倡的觀念)!對剛學講話的幼童來說,中文英文客語台語外星語都是一樣的。看嬰兒怎麼學講話,我們就怎麼學英文就對了! 
  • 環境營造:很遺憾的,有些教材讓人覺得好像會唸ABC,認得幾個水果的英文名字,唱唱幾首童謠就是學英文了。當文字跳脫情境,被當成片段式破碎的資訊在吸收,語言學習容易失敗(而且等到長大要砍掉重練常常也來不及了)。語言學習應該要融入在情境之中,跟生活有連結,強調理解能力,並建立起兒童的「語感」。 
  • 培養語感:兒童與幼兒時期學語言,重要的並不是背了幾個單字,而是有沒有建立起「語感」。就像打球一樣,一旦有了手感就能駕馭那顆球。若能從小多聽多讀,那些累積起來的句子會在腦中留下一個印象,就是語感。要建立語感可以使用有聲繪本。一開始不一定全都都懂,但兒童會透過插圖中人物的手勢、表情,或是CD中配音的語調、甚至是情境音樂、音效等,整個連貫綜合起來去理解。
  • 文法來自大量閱讀:兒童學習英文不用刻意強調文法,但絕對不是說文法無用。我國中的時候考試,同學常常問我為什麼答案要這樣選:比如說為何要用I am… 不能用I is…,我只能說:「我的老天鵝啊,因為沒有人用I is…(翻白眼)」想當然,同學對我的答覆並不滿意。文法的學習來自於大量閱讀(或聽),進而獲得正確的文法規則。
  • 不取巧,沒有捷徑 :不要依賴「撇步」或「捷徑」來學習語言,那樣或許賺得了一時的分數,但絕對無法內化成一生可以使用的工具。語言學習強調每天聽、每天讀,但是一定要聽得開心、讀得開心,最後自然可以達到有效學習。當然,要能夠將語言用得巧、用得妙、用得呱呱叫,就需要更多磨練了。

 

"The limits of your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 your world."

– Ludwig Wittgenstein